加入書籤: MyShare HemiDemi Del.icio.us furl Google Bookmarks Yahoo! My Web technorati

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

民間信仰:嬰靈崇拜

主講者:清華大學中文系 李玉珍教授

李教授以什麼是嬰靈崇拜?嬰靈崇拜是誰的陰影?兩大方向作為切入點,探討嬰靈在台灣的影響。

什麼是嬰靈?

佛教沒有嬰靈的說法,1989年的時候,慈悲精舍做了非常大有關於嬰靈的廣告,且生意非常好,廟可以一年擴建三四次,就是真的生意非常好;對此,中國佛教會的副教主有公開聲明,佛教沒有嬰靈供養且說對方是引經不引文,借用經文名稱但是內容卻不同。事實上,以李教授做的研究發現,中國的佛教裡面從來沒有討論嬰靈的問題,所謂的地藏菩薩也不是像日本那樣,這些嬰靈的說法是打著佛教名義混淆視聽。

從佛教經典的正統裡來講,佛教是沒有嬰靈的,因為佛教的基本調就是「無我」,以無欲破我執,所以沒有靈魂;佛教是認為人的身體感受、意念興起及意識活動,三者加起來叫做我;每個人都很固執的,所有的都是我,都有分別心,所以才會有爭執;一旦有分別心,就會有愛跟討厭,有愛就會要去搶,搶不到就失望,這就是人生的事實。人永遠在失望,因為即使滿足了還是會很痛苦,那個痛苦不是物質的痛苦,而是失望,永遠沒有什麼慾望可以被滿足的,就是佛教在講的苦。佛教裡面是沒有靈魂的。從一旦受孕受胎開始,在母胎裡面就非常的痛苦;胎兒在母胎裡面是有感受的,在羊水裡面就吃髒的、母親的排泄物啦,就已經是很痛苦的。但是,為什麼會去投胎,就說當父母親在交合的時候,那麼過往的或是因為有業,就會受胎;然後開始一切的循迴,一直輪迴下去。所以,佛教基本上是認為說家庭是一切輪迴,痛苦輪迴的開始,那根本是男女愛慾,這個就是所謂的十二因緣,因為人到最後十二因緣就是生老病死,這是佛教的講法。

嬰靈的概念是舶來品,1980年代前的乩童沒有幫人做過嬰靈的儀式。這個概念是從日本紫雲寺的地藏系統引進的,日本將地藏看成是小孩子的保護神,認為小孩子跟世界的關係比較穩定是七歲,七歲前的小孩子靈很弱,很容易就回去,過了七歲他才穩定可以成長。這些未滿七歲就夭折的小孩,要度過地獄的時候要爬過一條乾溪,但是他太小沒力氣,爬不過去,所以他就在這個乾溪裡面循迴,被其他的鬼欺負;地藏菩薩看他很可憐,所以幫石頭墊起來,讓小孩子墊腳爬過去彼岸,那是個好事。日本由於少子化加上資源有限,引申出以「除草觀」來解釋墮胎:不是因為父母親沒有人性把小孩墮掉,而是為了要長一棵好的菜,必須先除草;是你跟你兄弟姐妹的緣分不夠,不是跟父母親的緣分不夠。

在台灣的嬰靈崇拜,基本上是道教或民間市場;李老師把此稱為「新興儀式市場」,有市場就有消費作用,當然也會有推動作用。過去在台灣,是在佛教的水陸法會裡面,接受跟一切無緣眾生的公共救濟,就是七月的超渡;七月的超渡特別有產難婦女,在宋代水陸法會開始的時候就有,但是對於未出生的則沒有特別提起。傳統裡台灣是不做嬰靈,而是以「倒房」來處理的。以前的人家裡生一個男孩子就是一房,如果是流產或是墮掉,是不立即處理的,而是到了他的適婚年齡,或哪天想起來家運不濟,才想到一起處理;這時候最常用的辦法,男生的話神主牌同姓,叫兄弟的兒子多拜一個,甚至不用給他娶老婆;但是女生就要冥婚,透過這樣的方式找人拜。除此之外,還有一種童子行,是小孩子他本身有問題的,所以到了這個世界就夭折;什麼要夭折?因為他要到這個世界來修靈,但是不適合在家裡修,所以就趕快跟父母親這一塊切斷,然後父母就幫他拜個神,讓神收他為乾兒子到廟裡面直接去修。民間有一套的系統在處理夭折的問題。

嬰靈議題同時也是個性別議題,我們可以看到女性在中國傳統的儀式裡面是很邊緣化的,有很多東西是沒有處理到的。拜嬰靈的不僅是女性,也有男性;但是男人的出發點並不是為了對當時的女生有歉意,更出發點在家庭、家族的運勢,關係到家族的存續問題;但是嬰靈崇拜依然是對女性背負較多責任,例如在女性喪禮過程中會提到嬰靈問題導致不能超渡,但是他們不會在男性的喪禮頭說我看到你旁邊有跟一個小孩,要不要處理一下。

回到現今的嬰靈崇拜儀式,所需費用是一般普通成人費用的兩倍,可以高到二十萬。也因此,嬰靈崇拜在台灣的推廣不遺餘力,坊間有出版「嬰靈與往生者處理手冊」,教你怎麼處理,也透過網站和出版很多的系列書,讓墮胎者已經不需要跟父母親、長輩諮詢,自己上網買書,找廟都可以做。至於內容,則是除了藉用佛經,引經不引文外,也把DNA等科學詞彙的運用在解釋中,透過這樣的方式強化對嬰靈畏懼的共同恐怖。目前管嬰靈的廟還沒有定型,裡面的神從玄天上帝到地藏菩薩都有;但是,扣除這部份,嬰靈崇拜的儀式還是重要的,從心理的角度來講,嬰靈或墮胎基本是上所謂的公共道德問題,透過這樣的儀式提供這些需要的人撫慰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